4月9日下午,自动化学院举办“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改革与教学设计”主题教学沙龙。学院优秀教师代表、校青教赛一等奖获得者李华军老师结合《测试技术与传感器》课程建设经验,分享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有机融入工科课程教学改革路径的经验。本次沙龙由教学副院长罗平主持,吸引了学院20余位教师参与。
李华军老师从课程设计、实践项目、教学评价等方面介绍了其课程利用deepseek等大模型工具在课程文本优化、实践能力提升、个性化考核等方面的应用。他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对工科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正在将老师从单纯知识的传授者逐步转变为培养学生思辨力的引领者,学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潜力很大。作为专业教师,需要思考如何让教学内容差异化,如何挖掘课程设计的深度,以及借助科研、工程场景怎样让实践项目落地,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罗平副院长表示,随着工科专业对学生工程项目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实践环节越发重要,未来需要各课程紧密合作,打破课程教学的壁垒,学院也将以此为契机,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推动教学高质量发展。此次活动与会老师积极参与并讨论,现场气氛热烈。(自动化学院王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