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学院成功举办能源互联网论坛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6-30浏览次数:497

    621日上午,由自动化学院举办的“能源互联网论坛“成功举行。国内外著名电力系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EI杂志《电力系统自动化》及SCI杂志 Modern Power Systems and Clean EnergyMPCE)主编薛禹胜院士,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经济与信息化研究所所长、SCI杂志IET GTD副主编文福拴教授,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信息所主任、SCI杂志 IEEE Trans. Smart Grid主编王剑辉博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教授、国家青年专项入选者赵俊华博士、《电力系统自动化》副主编王青编审等先后在论坛上作报告。副校长胡华教授出席了论坛并致辞,自动化学院王建中院长主持论坛报告会。自动化学院部分教师和研究生、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浙江运达风电、浙江华云信息等单位的代表70余人参加论坛报告会。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院负责人出席了论坛。

    胡华首先代表学校对薛院士等一行专家来校出席论坛并做报告,参加自动化学院新能源电力及控制研究团队的学术交流与咨询会等活动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胡华指出,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信息科技新发展中,学校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与能源电力技术的融合,以期在能源互联网发展中做出应有的贡献,希望专家们对我们的工作持续给予指导。

    薛禹胜院士做了“通过统计、行为、仿真、理论分析的深度融合来研究信息物理社会系统”报告,他指出:面对信息能源系统带来的大量非常规数据信息,不能仅采用统计学分析,而应将大数据研究范式与因果分析深度融合,协同挖掘大数据中隐藏的因果关系,研究复杂的社会-技术-行为交叉系统等;他分别阐述了信息电力系统、信息能源系统的特点及局限性,提出了信息物理能源系统的观点,全面论述了大数据对大能源资源利用的贡献途径等。薛院士富有哲学思想的大数据思维,给人丰富的启迪。

    文福拴教授以“电转气技术与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为题,介绍了电转气(P2G)技术发展现状及经济可行性分析、具有电转气装置的电气混联综合能源系统的协同规划、含电转气的电--热系协同调度与消纳风电效益分析、电转气机组与燃气机组的联合竞价策略等。王剑辉博士以“智能电网前沿与发展”为题,介绍了阿贡国家实验室其团队在智能电网的恢复力、安全性、经济性及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工作。赵俊华博士以“面向能源互联网的数据科学”为题,介绍数据科学的基本概念,指出数据挖掘需要理论支持,并可以与人工建模方法互为补充,指出了大数据挖掘技术的新进展,提出来该领域未来值得研究的一些问题。王青编审介绍了由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电力系统自动化》、Modern Power Systems and Clean Energy的写作、投稿、评审过程等。论坛互动气氛热烈,不同观点相互碰撞,参会者受益匪浅。

    下午,薛禹胜院士等一行参加了新能源电力及控制研究团队的学术交流与咨询会,会议由电气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刘士荣教授主持。章坚民教授、谢小高等七位教师分别介绍了各自在智能电网态势可视化、智能电网信息安全、含电动汽车的配电系统电压稳定、能源互联网环境下的多能源系统运行优化、基于随机模型预测控制的大规模风电和电动汽车入网协调优化调度、大型火电厂一类辅机变频器网源协调应用理论及其关键技术、基于Labview的直流微网控制系统构建及仿真、有源配电网电能路由器功率变换关键技术等研究工作,专家们认真点评,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热烈研讨。我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杭丽君博士就“智能交直流混合电网及其控制创新平台和团队建设”进行了专题汇报,听取专家们的咨询和指导。专家们还参观了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室、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实验室、中日国际合作光伏发电微电网实验室等,了解了我校在智能电网以及新能源与电力控制领域的教学与科研条件。(自动化学院)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杭州经济开发区白杨街道2号大街1158号
电话:
邮箱: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浙江・杭州 浙ICP备12028388号-2.浙公网安备34030002000595号